父老鄉親聽我說,為您唱支‘四德歌’,一唱社會功德美,二唱職業道德強,三唱家庭美德棒,四唱個人品德好……”這是龍口市南山村老年大學副校長陳永麗不久前做的一首《四德教育歌》,如今,這首在南山家喻戶曉的歌曲還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大舞臺。
敬老孝親的古訓,在著名的全國文明村南山村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感受到老有所為的老年人,則考慮著如何回報社會。
老年大學唱響四德教育歌
在南山,孝順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福壽南山,養心天堂”,這是南山的一句標語,其中也透露出南山敬老、愛老的氛圍。
在高標準建成的南山老年大學里,給記者做向導的是南山老年大學的副校長陳永麗,60多歲的老人退休前是龍口市婦聯主席,因為有管理經驗和藝術細胞,退休后的她成了老年大學藝術團的團長,在這所高標準的老年大學里,她組織了多個藝術團隊。
“我們下去演出,給村民們唱歌,后來我想我們的生活這么好,能不能唱唱我們自己的歌?我們連續搞四德教育,為什么不用歌聲來把這個傳遞給大家?”陳永麗是寫歌的高手,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她就完成了南山村的《四德教育歌》。
“唱的家鄉山水美,唱的人人更快活”,陳永麗說,這首歌現在在南山幾乎人人都會唱,而且這首歌也唱出了南山,“下周,我們就要去國家大劇院演出!”
記者了解到,在“四德”建設上,南山村把孝敬老人列入章程,先后投資8000多萬元分別在南海、東海建立兩所老年公寓,去年,投資數億元的山東南山老年大學落成,讓老年人充分享受南山文明發展的豐碩成果。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為
在做好藝術團的同時,陳永麗也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南山老年大學的成長經歷。在這所被她成為“精神托老所”的老年大學里,老年事業完成了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為”的蛻變。
在談及藝術團的生活時,陳永麗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我把這里比作‘精神托老所’,幸福感特別強!原本對晚年生活的期待無非是‘老有所養’,只要能健康平安地過日子便滿足了,但老年大學豐富的文化生活讓陳永麗深切地感覺到,‘老有所為才能老有所樂,有事干的日子每天都漂亮!”
“除了藝術團,我們還有自辦的老年雜志《陽光依然》,建起了養生谷醫院、國際休閑療養中心等養生設施,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還制定南山為‘中國老年文化藝術節永久會場’和‘全國老年文化藝術活動基地’?!崩夏甏髮W常務副校長范廣程認為,“這一方面是對南山老年事業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老年事業走出了新模式,讓老年人在南山能老有所為?!?br />
活躍的老年志愿者
69歲的韓有義是下丁家鎮北邢家村的村民,前幾年北邢家村并入南山村后,韓有義搬進了村里的新和小區,住上了140多平米的三居室。
離開了35平米而且臟亂差的小院落,如今退休的韓有義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南山老年環衛志愿者”,他說,“以前住村里,柴火到處堆,牲畜滿街跑,現在不一樣了,住在條件這么好的小區里,不得把環境打掃的干干凈凈的?”
每天上午和下午兩次,韓有義會主動的清掃樓道,打掃小區衛生。新和社區居委會主任陳桂萍告訴記者,“小區根本用不上環衛工人,這些老年志愿者都特別積極,都會主動的承擔起社區的保潔、治安巡邏的工作?!?br />
像韓有義一樣,在南山村,73歲的陳天武同樣熱衷于老年志愿服務工作。5月底,第三屆全國老年藝術節在南山舉行,73歲的陳天武和其他老年人一起,為藝術節做起了志愿服務工作。范廣程說,成規模的老年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了南山村的一大特色,“老年人在這里老有所養,老有所為,他們還想著回報社會,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p>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