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經濟百強縣中位列11,連續5年在全省縣域綜合考核中居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315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97家,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34家……長期以來,龍口展示給外界的是一種山東縣域經濟領跑者的姿態。
不過,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中央、省市政策的推動,龍口在領跑時的“姿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近年來,龍口把內涵式轉調作為轉型升級的主導方向,深度實施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科技創新型升級。多管齊下,龍口轉調亮點頻現:
亮點一:
產業布局,力爭制高點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的領跑者,龍口早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但龍口并沒有安于現狀,其在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和產業導向的基礎上,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變化,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為突破口和對接點,落點布局了一批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面對航空產業發展新形勢,龍口市積極引導該市企業南山集團搶抓國家低空開放政策松動背后蘊藏的機遇,依托完整的鋁產業鏈和國內領先的鋁材料研發技術,與國內外高等院校、頂尖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著力推進山東省中關村(煙臺南山)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重點培植航空運營、教育、材料研發和飛機部件制造、飛機組裝、維修及會展博覽等高端產業,計劃用10年時間打造投入過1000億元、產值過2000億元的中國航空產業基地,讓航空產業成為加速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轉調步伐的新動力。
與之配套的航空材料產業園是民營企業南山集團為加快轉調創、增強核心競爭力而實施的重點項目,該園區總投資187億元,占地3000畝,主要建設1.6萬噸擠壓生產線、大飛機部件鍛造、中厚板、熱軋、熔鑄、硬質合金熔鑄等10個項目,產品覆蓋航空、航天、船舶、核電、軌道交通等領域。產業園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利稅60億元,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用鋁合金加工企業。
其中,1.6萬噸擠壓生產線車間是南山集團推動產業鏈向高端、終端延伸而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計劃投資20億元,占地200畝。該項目具有四個鮮明特點,即正反向大噸位世界第一、擠壓產品截面世界第一、輔助設備配置世界一流、工藝流程自動化程度世界一流。項目建成后,主要為世界著名航空、航天企業供貨,將大幅度提高南山高端鋁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比,成為國際鋁合金擠壓生產線的標桿和典范。
亮點二:
園區布局,各有側重點園區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大引擎,龍口市針對區域面積較小、發展空間日趨緊張的實際,研究出臺了《關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的意見》,對各行政區域及重點園區的產業定位進行了明晰。明確開發區、高新區等專業園區以爭創國家級園區為定位,突出產業重點,強化設施配套,發揮好在結構轉調、產業轉型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引導諸由觀、東江、徐福等經濟強鎮,依托南山、叢林等龍頭企業,搞好對接服務,迅速隆起一批特色產業板塊;鼓勵其他鎮街立足自身優勢,校準產業定位,尋找鎮域經濟跨越發展的突破口。
根據規劃,龍口開發區以發展藍色經濟臨港工業、物流專業園區為定位,強力推進總投資90億元的油頁巖綜合利用、15億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等10個過億元在建項目,加快促進中石化海工制造、龍達木材深加工、高端混凝土泵車制造等6個在談項目落地,提升骨干企業拉動能力,力爭早日躋身國家級開發區行列。
高新區則以發展高端制造業為方向,大力引進高端高質高效項目,集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年內,完成重點項目投入6億元以上,確保龍泵ECU、龍蓬銅管二期、博瑞特易拉罐蓋等9個在建項目無障礙推進。度假區以打造國內濱海旅游度假勝地為目標,加快形成以核心區建設為龍頭,以項目集群為支撐,東西兩翼快速啟動為輔助的發展格局,增強休閑功能,樹優品牌形象,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南山和東海園區、諸由觀工業區各自依托高端鋁材料產業優勢,放大鋁及鋁合金加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有色金屬(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等兩個國家級基地的政策效應,加快推進70萬噸鋁板帶、1.6萬噸擠壓生產線、大飛機部件鍛造、鋁合金中厚板、鋁制特種船等上下游項目,拉長鋁產業鏈條,打造國內最大、層次最高的高端鋁材料生產基地。
亮點三:
企業布局,抓大不放小談到龍口今天的發展成就,市委書記楊洪旭認為,這既得益于南山、龍礦、叢林、道恩等一批龍頭企業群體的強力支撐,也與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關系密切。因此,在經濟轉調大潮中,龍口市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全面優化企業布局。
龍口市圍繞打造“1個千億企業引領、5個百億企業支撐、50個十億企業跟進”的骨干企業集群,以培育更多骨干企業為目標,引導鎮街區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全面摸底梳理,加強重點培育,引導土地、資金、人才、政策等向骨干企業集聚傾斜,全力做優做強骨干企業群體。同時,抓大不放小,將中小企業作為骨干企業梯隊建設的后備力量,給予政策性幫扶,引導其把目光聚焦在“專、精、特、新”上,堅持把小產業、小產品做專、做精,做出特色、做出新意,力爭讓更多中小企業早日躋身骨干企業行列。
中宇集團,是北馬鎮一家致力于汽車節能、環保產品研發與推廣的企業。該市鼓勵引導中宇集團在“專、精、特、新”上做文章,研制開發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通過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帶動了企業迅速做大做強。通過自主創新,企業實現了“定期發布新產品、定期改進新技術”的既定目標,也為穩步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目前,中宇集團已申報專利6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0多項,已取得授權40多項。投資1.5億元專門用于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換向電磁風扇離合器和高端永磁(航空釹鐵硼)兩項產品的深度技術完善和產業化生產,項目達產后,年新增銷售收入7億元,利稅1億元,并為配套產品年節約標油170萬噸。投資4.6億元,與無錫萬里軸承公司合作建設了熱管理系統總成項目,填補了中重型卡車領域配裝的空白,項目達產后,年可生產熱管理系統模塊化產品50萬套,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
不僅如此,龍口市今年還提出“大企強市,廣業富民”的創業理念,創新思路、活化方法,充分激發全民創業活力,加快全民創業步伐。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原則,科學配置資源要素、積極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在市場準入、財稅、融資、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創業中來,讓更多的小微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在全社會營造出“鼓勵創業、尊重創業、支持創業”的濃厚氛圍。
亮點四:
環境布局,服務促營商今年,山東在全省范圍內提出“創造全國領先營商環境”的工作要求。為此,龍口市以創優服務、集聚要素、強化落實為著眼點,努力打造領先的營商環境,為轉型升級、率先領先提供堅實保障。
龍口市以“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大力倡導“三嚴三寬”,即嚴“政”寬“企”、嚴“內”寬“外”、嚴“公”寬“私”的服務導向,按照“能減則減、可放盡放”的原則,對服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壓減了審批環節,縮短了辦理時限;進一步規范了執法行為,大力支持和保護企業合法利益;引導各級干部想企業之所盼,急企業之所需,經常性地深入到基層和企業一線,面對面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盡最大可能掃清發展障礙。進一步強化轉變作風、創優服務的工作導向,靈活用好省“工商30條”、小微企業減稅等相關政策,全力抓好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全面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努力打造領先的營商環境,讓企業輕裝上陣、減負前行。
在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方面,龍口市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在財政投入之外廣泛吸納外來資本、社會力量、保險資金等,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在強化金融支撐方面,積極推進銀行增資,鼓勵金融機構將資金向實體經濟投放、向中小企業和重點扶持領域傾斜;引導企業正確對待上市,推動企業多渠道、多形式上市。
在強化土地支撐方面,按照“擴大增量、盤活存量”的思路,積極做好對上爭請和內部挖潛文章,為項目建設提供保障。在強化人才支撐方面,落實完善關于人才引進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創新引才形式、搭建科技平臺、提升福利待遇等措施,為高層次人才在龍口落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全力打造人才“洼地”、創新高地。
全國經濟百強縣中位列11,連續5年在全省縣域綜合考核中居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達到315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197家,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34家……長期以來,龍口展示給外界的是一種山東縣域經濟領跑者的姿態。
不過,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中央、省市政策的推動,龍口在領跑時的“姿勢”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近年來,龍口把內涵式轉調作為轉型升級的主導方向,深度實施技術改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資源消耗型向科技創新型升級。多管齊下,龍口轉調亮點頻現:
亮點一:
產業布局,力爭制高點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的領跑者,龍口早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結構。但龍口并沒有安于現狀,其在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和產業導向的基礎上,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變化,以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生物與新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為突破口和對接點,落點布局了一批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優質項目,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今年,面對航空產業發展新形勢,龍口市積極引導該市企業南山集團搶抓國家低空開放政策松動背后蘊藏的機遇,依托完整的鋁產業鏈和國內領先的鋁材料研發技術,與國內外高等院校、頂尖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著力推進山東省中關村(煙臺南山)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建設,重點培植航空運營、教育、材料研發和飛機部件制造、飛機組裝、維修及會展博覽等高端產業,計劃用10年時間打造投入過1000億元、產值過2000億元的中國航空產業基地,讓航空產業成為加速產業結構優化、經濟轉調步伐的新動力。
與之配套的航空材料產業園是民營企業南山集團為加快轉調創、增強核心競爭力而實施的重點項目,該園區總投資187億元,占地3000畝,主要建設1.6萬噸擠壓生產線、大飛機部件鍛造、中厚板、熱軋、熔鑄、硬質合金熔鑄等10個項目,產品覆蓋航空、航天、船舶、核電、軌道交通等領域。產業園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利稅60億元,將成為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用鋁合金加工企業。
其中,1.6萬噸擠壓生產線車間是南山集團推動產業鏈向高端、終端延伸而實施的重點項目之一,計劃投資20億元,占地200畝。該項目具有四個鮮明特點,即正反向大噸位世界第一、擠壓產品截面世界第一、輔助設備配置世界一流、工藝流程自動化程度世界一流。項目建成后,主要為世界著名航空、航天企業供貨,將大幅度提高南山高端鋁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比,成為國際鋁合金擠壓生產線的標桿和典范。
亮點二:
園區布局,各有側重點園區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強大引擎,龍口市針對區域面積較小、發展空間日趨緊張的實際,研究出臺了《關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的意見》,對各行政區域及重點園區的產業定位進行了明晰。明確開發區、高新區等專業園區以爭創國家級園區為定位,突出產業重點,強化設施配套,發揮好在結構轉調、產業轉型等方面的引領作用;引導諸由觀、東江、徐福等經濟強鎮,依托南山、叢林等龍頭企業,搞好對接服務,迅速隆起一批特色產業板塊;鼓勵其他鎮街立足自身優勢,校準產業定位,尋找鎮域經濟跨越發展的突破口。
根據規劃,龍口開發區以發展藍色經濟臨港工業、物流專業園區為定位,強力推進總投資90億元的油頁巖綜合利用、15億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等10個過億元在建項目,加快促進中石化海工制造、龍達木材深加工、高端混凝土泵車制造等6個在談項目落地,提升骨干企業拉動能力,力爭早日躋身國家級開發區行列。
高新區則以發展高端制造業為方向,大力引進高端高質高效項目,集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年內,完成重點項目投入6億元以上,確保龍泵ECU、龍蓬銅管二期、博瑞特易拉罐蓋等9個在建項目無障礙推進。度假區以打造國內濱海旅游度假勝地為目標,加快形成以核心區建設為龍頭,以項目集群為支撐,東西兩翼快速啟動為輔助的發展格局,增強休閑功能,樹優品牌形象,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南山和東海園區、諸由觀工業區各自依托高端鋁材料產業優勢,放大鋁及鋁合金加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有色金屬(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等兩個國家級基地的政策效應,加快推進70萬噸鋁板帶、1.6萬噸擠壓生產線、大飛機部件鍛造、鋁合金中厚板、鋁制特種船等上下游項目,拉長鋁產業鏈條,打造國內最大、層次最高的高端鋁材料生產基地。
亮點三:
企業布局,抓大不放小談到龍口今天的發展成就,市委書記楊洪旭認為,這既得益于南山、龍礦、叢林、道恩等一批龍頭企業群體的強力支撐,也與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關系密切。因此,在經濟轉調大潮中,龍口市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全面優化企業布局。
龍口市圍繞打造“1個千億企業引領、5個百億企業支撐、50個十億企業跟進”的骨干企業集群,以培育更多骨干企業為目標,引導鎮街區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全面摸底梳理,加強重點培育,引導土地、資金、人才、政策等向骨干企業集聚傾斜,全力做優做強骨干企業群體。同時,抓大不放小,將中小企業作為骨干企業梯隊建設的后備力量,給予政策性幫扶,引導其把目光聚焦在“專、精、特、新”上,堅持把小產業、小產品做專、做精,做出特色、做出新意,力爭讓更多中小企業早日躋身骨干企業行列。
中宇集團,是北馬鎮一家致力于汽車節能、環保產品研發與推廣的企業。該市鼓勵引導中宇集團在“專、精、特、新”上做文章,研制開發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通過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帶動了企業迅速做大做強。通過自主創新,企業實現了“定期發布新產品、定期改進新技術”的既定目標,也為穩步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目前,中宇集團已申報專利6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0多項,已取得授權40多項。投資1.5億元專門用于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換向電磁風扇離合器和高端永磁(航空釹鐵硼)兩項產品的深度技術完善和產業化生產,項目達產后,年新增銷售收入7億元,利稅1億元,并為配套產品年節約標油170萬噸。投資4.6億元,與無錫萬里軸承公司合作建設了熱管理系統總成項目,填補了中重型卡車領域配裝的空白,項目達產后,年可生產熱管理系統模塊化產品50萬套,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
不僅如此,龍口市今年還提出“大企強市,廣業富民”的創業理念,創新思路、活化方法,充分激發全民創業活力,加快全民創業步伐。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原則,科學配置資源要素、積極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在市場準入、財稅、融資、用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引導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創業中來,讓更多的小微企業發展、壯大起來,在全社會營造出“鼓勵創業、尊重創業、支持創業”的濃厚氛圍。
亮點四:
環境布局,服務促營商今年,山東在全省范圍內提出“創造全國領先營商環境”的工作要求。為此,龍口市以創優服務、集聚要素、強化落實為著眼點,努力打造領先的營商環境,為轉型升級、率先領先提供堅實保障。
龍口市以“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動為抓手,大力倡導“三嚴三寬”,即嚴“政”寬“企”、嚴“內”寬“外”、嚴“公”寬“私”的服務導向,按照“能減則減、可放盡放”的原則,對服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再造,壓減了審批環節,縮短了辦理時限;進一步規范了執法行為,大力支持和保護企業合法利益;引導各級干部想企業之所盼,急企業之所需,經常性地深入到基層和企業一線,面對面地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盡最大可能掃清發展障礙。進一步強化轉變作風、創優服務的工作導向,靈活用好省“工商30條”、小微企業減稅等相關政策,全力抓好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全面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努力打造領先的營商環境,讓企業輕裝上陣、減負前行。
在強化基礎設施支撐方面,龍口市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在財政投入之外廣泛吸納外來資本、社會力量、保險資金等,加快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在強化金融支撐方面,積極推進銀行增資,鼓勵金融機構將資金向實體經濟投放、向中小企業和重點扶持領域傾斜;引導企業正確對待上市,推動企業多渠道、多形式上市。
在強化土地支撐方面,按照“擴大增量、盤活存量”的思路,積極做好對上爭請和內部挖潛文章,為項目建設提供保障。在強化人才支撐方面,落實完善關于人才引進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創新引才形式、搭建科技平臺、提升福利待遇等措施,為高層次人才在龍口落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全力打造人才“洼地”、創新高地。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