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經濟隆起發展高地
近日,龍口現代海洋運輸物流業特色產業園入選山東省首批18個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特色產業園。記者在3500多公頃的物流園區內看到,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車水馬龍,港口塔吊不停地在貨輪上裝卸貨物,井井有條,繁忙卻從容。“特色物流園區建設是開發區臨港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按照‘一區’、‘兩島’、‘四園’進行了產業、空間布局規劃,臨港經濟蓄勢騰飛。”龍口開發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區作為龍口灣藍色經濟主戰場和龍口臨港產業的核心載體,兼具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雙重區位優勢,有著良好的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綜合實力。
超過50公里的金色海岸線,26億噸已探明煤炭儲量,“富集型”油區,不可多得的海港碼頭,龍口開發區可謂天賜福地,物華天寶。站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肩上,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厚實的產業基礎,一大批骨干企業和企業家紛紛涌現,人才積累日益雄厚。目前已形成電力能源、臨港加工、臨港化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四大產業集群和海上物流、陸路物流、保稅物流、分銷物流四大物流體系。“我們公司總部在香港,之所以在這兒建廠,看中的就是龍口開發區的區位優勢和龍口港強大的物流運輸能力。”記者來到了龍口永暉能源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洗煤原料全部從國外進口,年煤炭入洗量可達到400萬噸。下一步,我們將與龍口港合作經營煤炭專用泊位,合作公司貨物操作量將突破1000萬噸。另外,香馳糧食加工項目、龍達木材工業園項目也是域外引進的典型的依托龍口港建設的臨港產業項目。行進在向藍色經濟破浪遠航的新征程上,該區站的高度更高,謀劃的更遠。在該區臨港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圖上,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臨港物流園、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園、汽車產業園四大產業園區如同盤龍雄踞在龍口灣畔;國家級集中集約用海示范區的人工島群,設計吞吐能力1億噸以上的屺坶島臨港工業及物流園區,如同雄鷹兩只寬廣的翅膀,帶著龍口經濟開發區飛的更高、更遠……
◆項目建設裝載騰飛引擎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了龍口市開發區北部,一座建在煤礦塌陷地上的油頁巖綜合利用企業–龍礦集團龍福油頁巖公司,油頁巖屬于煤炭開采副產品,此前一直作為劣質燃料低價出售。該區引導企業加大科研創新投入,推動產業升級,將過去人們視之為雞肋的“煤皮子”進行加工煉油,把油頁巖吃干榨凈,目前,年產頁巖油已達12萬噸、瓦斯發電5000萬度,實現銷售收入突破6億元。
煉油后產生的“半焦”供電廠作燃料發電,半焦發電后產生的頁巖灰做水泥和新型建筑材料。當前,公司正在籌劃引進國外技術建設小顆粒煉油裝置,解決剩下50%含量的油頁巖,建成國內產能最大、技術最先進、生態環境最美、循環經濟產業鏈最長、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油頁巖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真正搶占行業競爭制高點。
龍福油頁巖項目充分體現了該區項目建設的追求,道恩TPV項目實現了改性塑料產業鏈延伸,印度海瑪德里改性瀝青項目實現了向產業鏈高端邁進,達到了產業擴張與產業升級并重,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并重的效果。該區全力推動企業膨脹裂變,鼓勵支持傳統產業積極引進先進設備、技術和人才,低成本、高成效、前瞻性地推進技術改造升級,向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邁進。“既要有本土企業的膨脹裂變,又要有外資新鮮血液的加入。”該區主要負責人說,圍繞臨港產業發展,沿港口貨物鏈,今年上半年,該區開展了淄博、北京、香港、歐洲等一系列招商活動。總投資6億元的中宇熱管理系統總成項目,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上的齊旺達液化氣罐區項目和總投資5億元的正本物流項目就是招來的“金鳳凰”。“年內確保再簽約2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在項目招大引強的道路上,該區一步快似一步。在招商引資上,該區追求項目的高端性、確保項目的外向性、注重項目的大型化。儲備了高端混凝土泵車制造、木材深加工等6個重點在談大項目,其中由龍達木業和香港企業合作的木材深加工項目已達成合作意向,將于近期簽約,中石化海工制造項目已基本達成一致意見。
◆“軟硬兼施”打造企業發展福地
日前,龍口港疏港高速主體工程完工,平坦道路已現雛形。預計,9月份將全部建成通車,屆時將縮短龍口到青島間約40分鐘的路程,是未來龍口港實現貨物快速集疏運的戰略大通道。
近年來,龍口開發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從“硬件”上為園區發展架起“橋梁”。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15萬噸級碼頭年底前投入使用;進一步完善港口集疏運和區內道路網絡,投入1257萬元,重點實施了沿河路、電廠東路、環海中路等工程;投入1122萬元,實施了道路苗木栽植和綠化提升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0.5萬平米……園區面貌煥然一新,魅力港城、宜居環境,成為龍口開發區新名片。
“希望了解如何進行科研立項……”、“希望解決道路通行不暢的問題……”,在《2013年開發區服務企業發展項目責任臺賬》上,需要服務協調的事項清楚地記錄在案,并標明責任部門和辦理時限。今年以來,該區緊緊圍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和提升重點項目建設效能,以臺賬促管理,從“軟件”上提升服務質量。
上半年共幫助企業解決項目審批、基礎設施配套、勞動用工、融資貸款、扶持資金爭請等方面的實際問題65個,為30家企業解決勞動用工440名。
臨港產業成就了開發區的昨天,支撐著開發區的今天,也將推動開發區發展的明天。
最新評論
厲害呀
最不靠譜,時間不準時
16路車沒有上來
這幾個人還有臉亮?